美麗的彩云之南,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被譽為“有色金屬王國”。在這個瑰麗神奇的地方,一個新興的、充滿活力的現代化鈦工業基地快速崛起。這里的人們,正在為摘取化工行業皇冠上的明珠——氯化鈦白粉而不懈奮斗,初心不改,一往無前,這就是云南冶金新立鈦業有限公司。
云南冶金新立鈦業有限公司為云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中外合資企業,主要從事鈦系列產品的生產與研發。1999年7月成立,注冊資本22億元,員工1500余人。
科技資源雙驅動 昂立潮頭唱大風
新立鈦業從降生之日起,注定要經受不同尋常的洗禮和考驗,承載太多的托付和期待。10多年過去了,新立鈦業在挑戰中成長,在競爭中挺立,在拼搏中前行,在奮斗中走向優秀。
該公司始終堅持以“以資源為龍頭,做大做強氯化鈦白粉產業,做精做深海綿鈦及鈦材深加工產業”為目標,打造集采選、冶煉、化工、鈦金屬深加工等為一體的鈦產業鏈。公司積極推進國內外資源整合工作,目前擁有采礦權5個、探礦權4個,國內鈦礦資源儲量約500萬噸,海外莫桑比克鈦鋯礦資源儲量超1億噸,探明可供開采的鈦鐵礦金屬量約7200萬噸、鋯石260萬噸、金紅石40萬噸、磁鐵礦5000萬噸。
新立鈦業始終堅持科技創新驅動,實施科技興企戰略,按照高起點、高水平打造鈦產業的定位,積極尋求當今國際先進的工藝技術。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投資60億元,建成8萬噸/年高鈦渣、6萬噸/年氯化鈦白粉和1萬噸/年海綿鈦的產能規模。企業擁有鈦資源深加工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氯化法鈦白粉創新團隊等創新平臺20多個,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AS9100C海綿鈦航空航天及GJB9001B海綿鈦國軍標認證,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40多項,獲得各項科研經費支持2.2億元,申請專利191件,其中發明專利88件,參與制定行業和地方標準16項,省級重點新產品2個,鈦精礦、高鈦渣、高品質海綿鈦、氯化法鈦白粉等產品遠銷國內外客戶,成功打造了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氯化鈦白粉生產基地。
謀劃定位高起點 爭當鈦業新標桿
該公司成立之初, 主要從事電鉛、白銀、黃金、精鉍等產品的生產。“十一五”以來,為高效利用云南省豐富的鈦鐵礦資源,根據云南冶金集團的戰略部署,公司全面轉入鈦產業的開發建設,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可持續”的新興產業發展模式,推動企業跨越式發展。
2005年6月,云南冶金集團與楚雄州人民政府簽訂《鈦產業項目合作意向協議》。
2006年2月7日,云南冶金集團與楚雄州人民政府正式簽訂《關于建設鈦產業基地的協議》。
由此,新立鈦業鈦產業開發建設全面啟動。10余年來,在云南冶金集團的指導幫助和關心支持下,新立鈦業歷屆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全體員工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把一幅幅絢麗美好的藍圖,逐漸變為令人贊嘆的現實,集中體現在推進了三件大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鈦產業體系。
8萬噸/年高鈦渣項目開花結果。高鈦渣是生產四氯化鈦、鈦白粉和海綿鈦的主要原料。該項目2006年8月開工建設;2011年6月建成投產;2007年被云南省發改委列為“雙百”重點建設項目。項目主要工藝引進國際先進的30MW大功率全密閉直流電弧爐熔煉高鈦渣技術,實現電爐煙氣回收利用,具有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率高、單爐產量高、產品質量好等特點,成為亞洲第一條全密閉鈦渣生產線。目前DC爐各項指標正常運行,功率穩定在27MW。產出的高鈦渣主要供給祿豐氯化法鈦白粉和海綿鈦項目使用,部分外銷至遼寧、湖北、山東等地,并遠銷德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家,獲得了較好的市場口碑。
6萬噸/年氯化鈦白粉項目令人矚目。鈦白粉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最好、最白的白色顏料,廣泛應用于涂料、塑料、造紙、油墨、化纖、橡膠、陶瓷、日化、醫藥、食品等工業。該項目2012年7月建成投產,2013年全面轉入試車及試生產階段,同年產出國內第一批沸騰氯化法鈦白粉,成為國內外領先的大型沸騰氯化法鈦白粉生產線。具有工藝流程短、自動化程度高、產品質量好、三廢排放少等特點。2010年被云南省發改委列為省級100項重點在建項目。該公司還通過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獲得多項自主知識產權,打破了國外40年的技術封鎖,改寫了我國高端鈦白粉進口的現狀,YR-803型鈦白粉涂料具有較高的遮蓋力和消色力等光學性能,質量接近國際知名品牌。產品主要銷往華東、華南、華北等地區,國外已遠銷歐美、南非、澳大利亞及亞太等35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第四大涂料生產商RPM的合格供應商。項目榮獲2013年云南省十大科技進展獎。
1萬噸/年海綿鈦項目書寫精彩。該項目2007年2月開工建設;2011年9月建成投產;2012年進入試車及試生產階段;2013年生產工藝全流程貫通。項目引進烏克蘭國立鈦設計研究院全套工藝流程,具有工藝技術含量高、產能大、對原料適應性強、產品品質高等特點。2009年被云南省工信委列為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升級示范項目、重點工業項目“251”工程。2010年被云南省發改委列為省級100項重點在建項目。該公司通過不斷自主創新和技改,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三廢符合國家排放標準及工業企業衛生標準,連續批量產出布氏硬度低于90的“超軟鈦”,其中TG90牌號的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項目榮獲2012年度云南省十大科技進展獎。
把握業界新常態 踏上征程再出發
進入新時期新階段,鈦行業發展步入新常態,企業能否生存而不被淘汰,關鍵是要苦練內功,提高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競爭中謀求更大的發展機遇。
在困境中圖強,從危機中重生。為此,云南冶金集團領導十分重視和關心,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指明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在資金、人才、管理、技術、營銷等方面給予指導幫助,大力支持新立鈦業打好生存發展的攻堅戰。廣大員工在公司的帶領下,咬緊牙關、艱苦奮斗,朝著新的彼岸奮勇挺進。
一是進一步加大對外戰略合作。深諳市場規律和自身優勢的新立鈦業清醒地知道,依靠現有的經營規模和工藝技術,很難從根本上改變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必須通過加強資本運作和開放合作力度,引進產業鏈戰略合作伙伴或戰略投資者,激活內外部創新要素,有效地盤活現有存量。同時,積極尋求將海綿鈦、鈦白粉及礦山資源資產進行重組,推進云南省鈦產業整合發展。
二是進一步內抓現場、外抓市場。要緊緊抓住目前鈦白粉市場價格調漲的有利時機,抓好生產組織工作,加強現場管理和成本管控,提高質量,增加產量,實現安全、穩定、連續、長周期生產。同時加大銷售工作力度,加強對市場的科學研判,把握節奏,果斷出擊,努力實現效益的最大化。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開拓國內外市場,完善銷售網絡布局,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是進一步消化、優化、完善工藝技術。擴大企業、高校、研究院所之間的交流合作,加強技術集成,增強自主創新,通過信息交流、資源共享、合作研發等方式,推動氯化法鈦白粉技術攻關與科技創新,攻克氯化鈦白技術瓶頸和核心設備的國產化,切實提升關鍵指標,力爭2017年鈦白粉項目實現達產達標,產品質量和生產系統穩定性進入國內第一梯隊,實現進口替代的目標。
四是進一步抓好安全環保。安全是企業的紅線,環保是企業的生命線。公司安委會高度重視,把安全當作民生大事,確保責任落實到人,措施落實到位。針對業務技能低、安全職責不清、“三違”現象時有發生等問題,采取一對一整改措施,加強職工教育培訓,切實抓好督促檢查,修訂完善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努力提高安全環保管控水平。
五是進一步加強國內外鈦礦資源整合與開發。資源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命脈。要重點推進云南昆明清水塘90萬立方/年礦山建設和以莫桑比克為主的境外鈦礦資源獲取及合作開發工作,不斷提高資源的保障水平,爭取到“十三五”末期,國內保有鈦資源量100萬噸,國外新增鈦鐵礦儲量1億噸以上,鈦精礦產能達到120萬噸/年。
六是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公司始終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人才培養方針,充分借助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創新中心、院士工作站、氯化法鈦白粉創新團隊等平臺,為項目產業化建設、產品研發等全方位工作提供創新人才支撐,滿足氯化鈦白粉生產經營、開發創新的人才需求。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10余年來,新立鈦業一路走來,風雨兼程,前進的號角一直未曾停息。這是因為心中有一個夢想:成為引領中國鈦產業的標桿企業。